“科研,往大了说,是为了探索人类的未知、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往小了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白磊阳这样说。
近两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连续发表两篇全合成工作成果,其中 Total Synthesis of (−)-Calycanthine via Iron-Catalyzed Stereoselective Oxidative Dimerization 于2021年12月6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Total Synthesis of (+)-Asperazine A: A Stereoselective Domino Dimerization 于2022年11月10日发表在《化学》(Chem),影响因子分别为16.4和25.8。这两项成果建立了四氮二聚生物碱一步构建骨架的新方法,令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成为如同方法学一样快速获得活性分子库的高效方法,为药物发现奠定了“可以直达的”合成基础。
白磊阳怎么走上科研这条道路,来听他的讲述。
“我内心渴望做全合成研究”
硕士毕业后,我满怀憧憬进入企业担任化学合成员,很快发现公司追求短、平、快的目标风格与我探求反应本质的内心诉求相矛盾。于是,毅然决然辞职踏上求博之路,去追求最向往的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然而,药物化学出身加上硕士期间三个课题都没能以文章形式发表,让我求学之路历经坎坷。
在收到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姜雪峰老师同意会面的邮件后,我连夜买了站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天空飘着蒙蒙细雨,站在华东师大化学馆前,我的心情紧张忐忑。我来到姜老师办公室,因为紧张,忘记了播放准备的ppt,直接在黑板上讨论我曾经做过的三个课题。就这样,我提前进入组内学习,开启了我的合成探索之旅。